回顾最近三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最权威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水平如何?

来源:bob体彩官网    发布时间:2024-08-04 02:06:41

  全国美展作为中国美术界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展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时代、关注现实、扎根人民,用饱满的激情和不停地改进革新的艺术形式表现火热真实的生活,彰显民族精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中国现当代美术重要新传统,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中国美术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品格。

  作为中国顶级规模、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美术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美术界最具影响力、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中国美术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其创作奖就在全国美展中评选产生。

  上一届全国美展在2019年举办,5年后的2024年即将举办新一届全国美展,在此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前三届全国美展的金奖作品。

  2019年12月20日上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国画金奖获奖作品《使命》,艺术创作中对于消防队员形象的表现其实是当下很重要的题材,这件作品并没有直接表达消防队员救灾现场的状态,而是表达了消防员刚出火场的艰苦场景,人物形象较为生动,消防员沾满灰尘带有擦伤的脸上,疲惫中透露出沉着、坚毅与顽强的意志。在绘画语言上,这件作品采用工笔重彩的方式,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骨法用笔,画面描绘细腻精致,在遵循严谨的人物解剖基础上进行主观变形,魁梧的身躯,配以蓝灰黑色,使人物展现出较强的雕塑感,用丰碑式构图法,视觉上的冲击力较强。

  金奖作品《远方》是一件水彩作品,尚辉介绍,这件作品描绘了两个大草原上的人物向远方眺望,用一种简练、概括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人物表达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据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陈坚介绍,这件作品在用彩和水上非常讲究,用笔比较含蓄,作品有着内蒙古族本身特有的精神和特色,其艺术语言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力量感。作者生长在内蒙古大草原,对生长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她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水彩语言的当代性探索以及她对生命本身及人与自然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漆画作品《盛世花开》表现的是一丛数,画面下面则是一群少年儿童在瞻仰革命圣地。花树茂盛苍劲,寓意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这件作品在漆画艺术语言上进行了很多突破,画面基调统一,其中的很多细节值得细细品读,并用漆艺和贴箔等手法相结合,在漆画的艺术语言上有了很多突破。

  版画作品《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描绘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浇铸工在现场的情形。作者通过几位朴素的浇铸工的形象,表现了灿烂阳光之下建筑工人的形象。这件版画作品技法多样、形式感强,作者能够精准把握鲜明的时代群像特征,将铜版画独特的印痕美学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加以呈现,不炫技,不张扬,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立意高远的主题框架中自然释放,折射出同为劳动者的版画家严谨、克制的艺术手法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其从容不迫、真挚朴素的创作态度尤其值得肯定。

  工艺美术作品《铸梦》反应的是抗洪的将士人物塑造,尚辉介绍,这件作品整体人物的安排达到了很高水平,通过金属刻制方法,反应了今天真实的生活中的形象。作品采取不锈钢板材,以手工錾刻技艺创作为主,运用磨、刻、高温火烧、强酸强碱腐蚀等多种工艺手法的反复实验与推敲最终完成。

  版画作品《金秋时代》表达的是第一代“北大荒人”再次回到北大荒如何来看待北大荒的变化,以往我们的观看经验中,版画表达北大荒多以优美抒情为主,这件作品则刻画了一群已届老年的北大荒建设者漫步智慧农田的惊喜景象,比如画面中出现了现代科技元素。这件版画运用传统彩色套印技巧进行表现,这在艺术处理方法上是颇有难度,运用了层次鲜明的平面化造型语言,布局得当的色块与干脆利落的木刻刀法形成一股合力,使得作品给人一种饱满、生动的艺术气息。

  壁画作品《城濮之战》是由团队完成。尚辉介绍,这件作品之所以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重要原因是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挖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很多工笔重彩其实就来源于壁画,这件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形式完成,陈列在太原晋文公祠西北配殿,壁画由三面墙壁组成,总长度18.3米,面积55平方米,限于展览对尺幅的要求,此次参展的只是壁画中的一个局部。这件作品呈现了对传统壁画的学习和继承,通过对历史场景的表达来表达今天壁画的现代语言。

  《城濮之战》壁画/230cm×340cm 梁子川、董 阔、闫玉琦、张留鑫、刘春琳、赵竟汐、游嘉琪、周世元、王欣欣、黄震军、付 桐、张培健、邓凤婷、马亚萍、庄园 -北京

  雕塑作品《烈焰青春》,尚辉介绍,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中,有两件作品都塑造的是消防队员的形象。其中一件采用了平面绘画的形式,而这件则采用了木雕雕塑进行创作。从这两件作品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规律,消防队员表现的是青年人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朝气以及形象内在所散发出来的时代气息都特别鲜明。我们今天在展览现场看到的很多作品不是去讲述一段故事,而是到绘画形象的本体来表现时代人物的形象。此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他们在艺术语言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今天高铁是中国的名片,是中国快速地发展的象征,很多的高铁也是中国人设计的,这件磁悬浮列车就是我们设计的。今天中国不仅有快速地发展的列车,而且有与之相匹配的艺术设计,它不仅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简约、便捷体现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于2014年举办。全国美展是我国顶级规模、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中国美术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其创作奖在全国美展中评选产生。

  油画《桥上的风景》以肖像画的形式表现20世纪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的欧洲留学生涯。

  作为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三位艺术家怀抱艺术救国的理想,在巴黎学习。他们着装潇洒、风度翩翩,表情从容。但他们回到国内以后,面临内忧外患、生活动荡,在底层人民的绝望和企盼中,深切感受到国贫民穷而带来的苦难。在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低谷中,他们坚守信念,历尽艰辛,走出了各自的艺术道路,成就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灿烂一页。

  《儿女情长》是当今和谐盛世一幅温馨动人、家和情深的风情画。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的普通场景,女儿带着女婿和外孙女回家,女儿给妈妈带去了礼物,外孙女给姥爷带去了柔情,女婿的到来,更增添了家庭的温馨与完满。这既是一个幸福完美家庭的单个场景,又是和谐社会一个个幸福单元的生动缩影。

  彭伟的《而立之年》以超大的青年人物肖像和木刻艺术深入细微的刀痕,塑造了当代青年励志奋斗、阳光自信的形象,并较好地体现了传统木口木刻的当代图像转换。

  此作并没有情节场景的叙述,也没有人物动态行为的描写,而仅仅通过人物肖像的刻画,捕捉了“80后”从青涩走向成熟那样一种淡定与自信的精神风貌。画家选择的这位他的同龄人,无疑是具有某种典型性的。

  《亮宝节上的人们》正是以精湛的表现技法、动人的视觉图式和传情的深度,将雪域高原鲜活的民俗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得以形象而鲜明地呈现,而且让人感受到水彩·粉画这一以水性与纸质材料为媒介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其他媒介或画种相比,在宏大叙事与情感传达、精神表现方面,不仅毫不逊色且有独特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

  回忆《亮宝节上的人们》的创作经历,许海刚说,这件作品倾注了他4年心血,“为画这一幅画,我3年春节没有回家”。许海刚常去藏区写生。有一次,位于甘南的西仓寺,正在举行名为“亮宝节”的民间盛会。人们身着新衣,佩戴蜜蜡、宝石串珠。“在传统的绘画表现中,大多沧桑,可我眼中的他们如此高贵、华丽,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感受到幸福感,他们的淳朴与乐观打动了我。”许海刚决定用水彩画表现亮宝节上的人们。

  作者张玉惠为闽南人,有条件长期深入惠安女的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与创作素材。在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惠安女生活中典型的织网场景的描绘,以委婉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惠安女的人性之美,准确地诠释了惠安女特有的精神品质。梦幻般的画面,将日常劳作场面转化为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200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拉开序幕。本次全国美展的举办,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美协成立六十周年,因此,本届全国美展的举办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孙震生师从何家英先生,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毫不含糊,精准到位,特别是其重彩作品,庄重静穆且不失清丽。他的画面更多体现出来的是,由朴实的视角下所带来的平等且平凡的亲近和感动,不评判,亦不叫嚣,不隐藏,亦不夸大,让观者可以踏着砾石或泥泞实实在在的站在他们身边,与他们一同接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

  《雪狼突击队》描写的是现在的雪豹突击队,这是一支成立于2002年的国字号反恐部队,当年的名字就叫做“雪狼突击队”。在苗再新的作品里,突击队的队员们全副武装,面容冷峻而英气勃发。

  赵培智以画新疆人物画题材而得到业界的认可,他从古典到现代艺术不同时期的油画大师那里汲取营养,评论家邓平祥认为,他的作品能够让观者感受到不一样的层次的新疆风物,以及与之匹配的人的生存状貌。

  策展人范晓楠认为,在深具敏感洞察力的同时,赵培智的理性特质体现其对画面的经营上—考究的画面结构、精炼的人物造型、对色彩线条的推敲拿捏;画家激荡的感性情怀深藏在画面结构之下,成为“抑制的感性” ,只有在人物面部五官和手部看似不经意的笔痕刮擦中隐隐显露。

  在李节平看来,“以前农民工题材的作品,倾向于把农民工往脏、往丑、往变形上画。李节平的个性有些内敛,比较朴实、不花哨。他觉得越单纯的东西越能感动人,之所以采取小冉和小侯凝视观众的一瞬间,李节平觉得这种对视是最好最直接的交流,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感知这一代农民工的内心世界与期望。

  《壹玖肆玖》表现了1949年1月的天津战役中,一位中国战士手持冲锋枪站在金汤桥上远眺的场景。战士面朝冬日的艳阳,身后的滚滚硝烟将他的身影衬托得格外清晰。他头上缠着绷带,眯眼微笑的神情与放松的双手,体现出奋战后迎接胜利的姿态。他昂扬地站着,健壮的身体具有雕塑般的美感,身上的伤口让人联想到战斗的激烈。

  白展望以富有创意的构思,避免对战争场面进行写生式的简单群像刻画,而是选取对一位战士的特写,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天津战役恢弘壮阔的场面,这样的表达方式甚至比直接表现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更具有凝重深沉的力量。战士、浓烟、金汤桥、建筑这些形象仿佛在艺术家严谨又不失温情的描绘之下被凝固在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当中。

  李晓林多次前往矿区,深入观察和体验矿工的工作与生活,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工作的艰苦与危险。矿工们的生存状态引发了李晓林对于社会快速地发展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思考与追问。不同于以往的是,他的追问变得更集中、明确和深刻!

  矿工系列作品的表现语言更加奔放和富于激情,大幅度的概括取舍和浓烈的黑白对比形成较为强大的视觉张力。画面中一张张被尘垢含混了的模糊面孔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唤起人类对于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应当说,矿工系列作品使李晓林的艺术理念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释放。

  全景画《淮海战役》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淮海战役战场上的每一个关键细节,画中光人物就有几千个,历时3年才彻底完成。

  这幅画将我们带到了淮海战役的战场上,艺术家们运用全景画所特有的造型手段,将一个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瞬间,凝固在150多米长,18米高的画布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之下观众在特定的距离之内产生出强烈的视幻觉,从而使之置身于巨大的临场氛围之中,这种感染力与震撼力是我们常见的架上绘画所不能与其相比的。

  《永恒的的记忆》整幅画面笼罩在橘色的氛围中,画面60%被远景橙色的天空填满,中景是右上蔓延的山峦,近景穿插的草木让整个画面丰富了起来 。

  这是一组结合海子的诗歌所作的铜版画插图,李小光对于版画的认知深度不仅仅只是拥有娴熟的技能,更是饱含了技能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对文化的解读。

  《兄弟》是当代现实主义艺术中“农民工”题材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虽为水粉画,但强烈的笔触感和厚重的肌理感却展现出油画般的表现力。

  作品展现了5名身为城市下水道建设和疏通者的普通农民工群像,他们面向观者簇拥站立,沉静的表情中透着坚韧。作者采用略微仰视的视角,使人物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经过虚化处理的城市环境,使群像增添了纪念碑式的庄严效果。

  纪念汶川大地震的作品,以艺术独有的表现力,给人类带来温暖和慰藉,传递真情和力量。

相关产品